|
怀孕、生产是女人一生中的大事,当准妈妈满怀喜悦准备迎接孩子的到来时,殊不知各种危险也在逼近。据相关数据显示,孕产妇猝死约占孕产妇诊断死亡的5%。专家表示,孕妇一定要做好产检,特别是本身就有疾病的孕妇,更要对异常状况提高警惕。
9 h& U. p1 P5 e+ f) l8 e" I* m 7 J, X, E# {* J( `) M2 r0 `
( K# Q) `) }1 q, Y
- k* T% z* V5 y5 r" @3 C8 Y
$ Y; R) E' Q9 g3 K2 g注意事项
0 V7 `- r, H) N2 M4 r- . [9 g7 _5 L0 j2 m2 w
1 肺栓塞 - m1 |( ^) ~# z
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所属分支而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综合征。孕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妊娠期子宫对下腔静脉、髂静脉产生压迫,产后长期卧床等多种危险因素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G* y$ g' e; d2 N' y( ~
预防措施:应密切观察下肢有无疼痛、麻木、皮肤温度及色泽改变等,产后应尽早下床活动,卧位时抬高下肢。
& w4 U/ k+ _' m! _) s
$ z( d+ }7 Q: o& y5 n- e+ m# t% `: A
- 2 产后出血
" w+ r% x" g4 \: B: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多因宫缩不良、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所致。产后出血短期内会出现严重低血容量休克,得不到及时纠正而猝死。 ( ?# u( c* Q$ J0 h [
预防措施:产妇必须做好产前检查,对有产后出血史及患有出血倾向疾病如血液病、肝炎等,以及有过多次刮宫史的产妇,应提前入院待产,查好血型,备好血,以防在分娩时发生意外。 # Q( M) S% b' O1 l
8 n3 v9 c, h0 w5 I) n) t: B" K
' Y# S% w. c% @0 t7 a
- 3 妊娠合并心脏病 2 J' m: z2 }$ h' w5 e
孕妇的血容量较妊娠前增加30%-45%,产后3日内仍是心脏负担较重时期。因此,对于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患者,在妊娠晚期及分娩后3天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而导致猝死。
: P3 u0 w* C9 _6 Z7 C7 R预防措施:加强产前检查;怀孕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动,防止情绪激动,每日至少睡眠10小时;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4-5克;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预防和及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在怀孕过程中加强心脏监护,如有面色发青、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或痰中带有血丝,这是早期心力衰竭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治疗。6 S6 i& ?1 O+ ^8 I
( g6 P9 O8 Z0 v2 g( X. J7 Y' U9 i1 K
; ~/ b) a0 N) A7 y4 x; e
- 4 羊水栓塞
6 v; V( D5 c0 ~- B A% |8 i4 L6 J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人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等一系列危重综合征,是孕产妇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羊水栓塞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其诱因有胎膜早破、宫缩过强、前置胎盘等。 # d2 B* O; a/ H+ T
预防措施:平时多注意其诱发因素。孕期达5月后可自觉胎动,若超过5月还未感到胎动,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是否有胎儿宫内窒息的现象。做好产前检查,记好预产期,尽量避免过期妊娠。胎儿到了预产期已成熟,且它的代谢产物是直接排入羊水中的,胎儿在宫内停留的时间越长,羊水内的代谢产物越多。而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血较多,羊水内容物可顺着这些血管的破口处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导致羊水栓塞的发生。
# ? |7 D5 ?/ \- U' G' ^& H& j* W6 o9 w- m% a* |
9 F1 d& b# B3 N9 B, j# f0 s, J
- 5 妊娠期高血压
! e1 E. D3 ~* o) Q) C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处理不及时易发生颅内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子痫(抽搐)等病变而引发猝死。
& k& Q0 F1 W9 l$ E" J预防措施:
4 n* \. [) Z: n& d1、定期产检,注意每次测量体重和血压,化验尿常规,检查有无尿蛋白。 3 u4 z* l6 y+ g# R! A5 U; p( [
2、整个孕期体重增长12.5公斤左右,体态偏瘦者可增加15公斤左右,体态偏胖者只能增加5~10公斤。 ) C9 R. @! i8 F/ F
3、对于高危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每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毫克。
& q, V. k. j2 ]6 L+ L1 T6 Q4、孕妇要保证蛋白类食物(牛奶、瘦肉和蛋类)的摄取,补充微量元素尤其是维生素E、维生素C、铁剂和钙剂。
2 |: U8 [$ |8 }, _) p3 E7 a8 v) ]' \$ M; s$ r1 I
8 \, }2 E3 Q. L7 ] X, c+ q
" g$ D# O, ]5 J
! h7 s& X9 ]* l0 N6 W& e3 K) h o. Y4 f% T v4 I
|
|